绵阳金仙小学

所在地区:四川-绵阳市

公司地址:四川省绵阳市绵阳金仙小学

地图地址:

企业简介

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金仙士绅袁觐光于金仙场文昌宫创办当地**所初级小学,由一名主张变法维新的老童生执教,办学经费由金仙场行款支付。至民国18年(1929年),新办的女子高级小学以文昌宫作校舍,初级小学迁至三圣宫续办。这所初级小学是金仙地区文化发展的摇篮。
民国10年,四川省议会议员袁龙光由蓉卸任归乡,与其兄袁觐光商议,决定在金仙创办1所高级小学校,得到乡绅罗廉泉、罗金相、张鹏初、李春田等人的支持,是年春始筹办,秋,由县正式批准为“剑阁县金仙场第二高级小学校”,袁觐光作**任校长,罗廉泉协助工作。庙宇改造成教室、厨房、厕所、宿舍,新做了桌凳。先后聘请了蒲瑞徵(川北师范毕业)、袁雨沧(国立成都大学毕业)、周子强(北京大学毕业)、袁宗禹(北京师大毕业)、袁朝泗(川大中国文学院毕业)等知名教师。校长办学有方,教员思想活跃,提倡新文化,反对旧文化,常进行以国耻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,组织学生演文明戏,举办春秋运动会,定期到横翠阁、涂山、皇山、白龙、元山、县城等地旅游。办学经费也有保障,收金仙场所有行款归学校,继而又向田颂尧军长等募集。校资渐裕,新建校舍一院,辟体育场,设备较齐。民国20年,女子高级小学并入,始开全县男女合校的先声,学校规模增大。因办学有成绩,士绅孟兰田代表县政府送一块上书“教育楷模”的金字匾,挂于礼堂正中,以示表彰。
民国21年,剑阁县长吴龙骧制造了“11.9”大惨案,参加升钟农民动者20余人,烈士鲜血染红学校场,不少学生见此惨状,伏案痛哭,学校受此惨案震动极大,停课1年。
民国22年,学校恢复。民国24年红军过境又停课半年。是年秋经十四区专员田湘藩饬令重设,改为“县立第七小学”。
民国26年春,袁镇南作校长,学校更名为“县立金仙场小学校”。袁狠抓教学质量,又着手整顿校容,把被砸烂的“名教有乐地,大将无弃材”的对联牌子修补后漆刷一新,挂在礼堂正中的两边;将“八德”漆成黑底白字,横挂在礼堂正中,作为校训。又将其前任校长任职期间修建教学楼捐款捐料人名刻匾以示表彰。时教学质量很高,每逢县上组织统一考试,金仙常列**;县城举办体育运动会、观摩会等,大都是金仙夺冠,学校名噪一时。从开办到此时,毕业学生达1200多人。学校总面积横为18丈,纵约16丈,当时在校学生230余人。此期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兴旺时期。
民国29-33年,学校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。之后因袁罗两派争夺地方权势,常打派仗,学校深受其害。解放前夕,罗广文溃军过境占学校为营房,学校停课,损失惨重。
学校开办40余年来,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人才,他们先后步入政界、商界、教育界及其他各行各业,使金仙成为剑阁的文化之地。究其原因:一是金仙历有重视文化的传统,清时,办私塾之风盛行一时;二是张国维、罗锦章等人早去大学读书,接受了“五.四”新文化思潮的影响,提倡新学,反对旧学,重视发展家乡教育;三是学校开办以来师资力量雄厚,聘请的教师中大学毕业生约占四分之一,几任校长又是办学之能手;四是地方社会各界重视对人才的培育,国立政法大学教授张国维给剑阁小学邮寄成套挂图书籍,1948年将在金仙的全部产业收益合1亿元捐出,作为本县清贫学生奖学基金,除县初中和金仙固定名额不轮流处,其他小学采取轮奖制,使清贫学生有受教育的机会。罗廉泉将迎水1处庄子卖掉,经费用以筹办女子高级小学,使女子也有入学机会。由于上述原因,造成金仙地区文化之繁荣。
1950年,学校因设施设备不足,未及恢复成完小,只招收两个初小班,文教科派杨树良去组织中心小学,用竹片将礼堂隔做两间教室,由农会主席李占朝派人用墙板筑高低土台当桌凳,用神匾改做黑板,勉强维持上课。秋,恢复成完小,校长张荣福组织教师与农会部和自卫队员一起,借用桌凳、木床,安排好教师的住房,街乡有识之士也相继捐赠零星家什和竹木器材、黑板,开辟了球场,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观。
1952年春,杨作舟作校长,他与当地党政密切配合,苦实,带领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,学校办得有声有色,教学质量高,成为全县及至全地区驰名的学校。县文教科经常派教研室的同志来校听课和总结办学经验,向全县推广,并组织全县各乡教师来校听课学习。1959年,金仙小学成为县的重点小学,1962年获县教育教学流动红旗,在县的群英会上获劳模锦旗,次年成为绵阳地区的红旗学校。1964年春,西昌专区组织重点学校校长来金仙取经学习1周,并与师生一起绿化学校,栽雪梨10余株留念,赠送图书金额千余元。是年,成为省的重点小学。1962年至1964年,阆中河楼小学、盐亭太平小学、西河小学等校也来金仙取经学习。学校先后获专区和县几十面红旗,1965年《四川日报》报道了金仙小学办学先进事迹,县文教科组织全县教师深入学习.1966年春,杨作舟不幸病故。
1958年于金仙大队的金仙角办起了金仙公社**所民办中学,学生60人。1960年迁校至双河大队白家窝,次年停办。1965年春又于金仙场三圣宫开办1所农业中学,招生50余人,学习会计,教师有张明礼等人,1967年上期停办。
1966年“”开始,1967年,学校停课。次年复课,1969年秋招收附设初中班。1970年中小学合设,高鸿飞任中学校长,段美寿任小学校长,在场左边新修教室4间,接小院教室四角,增加宿舍8间,1973年中小学合办。次年,于金仙大队五组办起民中1所。1977年毕业7个初中班(4个公办,3年民办),上中专录取七的26人。当时复兴、吼狮、涂山及南部县边境的学生也多来金仙小学就读。另在小桥大队梁氏祠、大顺大队二队也先后办过几届民办初中班。
1984年,高绍兴作校长,司年建一幢三楼一底的综合楼,先后修建了四周围墙、大厨房、校门。台胞蒲锦章为怀念其父蒲瑞南,在金仙村蒲家湾办起1所瑞南幼儿园,又与台胞罗选贤共同捐款为学校修建勤工俭学综合商店7间。1992年开辟后场400平方米。教工会多次受县市表彰。中心校辖小桥、双河、大顺、柏桠、赛金、井峰、西河、双柏8所村小。

公司营业资料

企业类型: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经营模式: 生产商 注册时间: 2005年
注册资本:未注明注册资本 员工人数: 1-49人 邮政编码:

四川绵阳市企业

联系方式

    会员性质 
    企业会员
    会员年限 
    第1年
    VIP等级 
    洽谈:
    [离线]
    地区:
    四川-绵阳市
    地址:
   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金仙小学
    进入该公司店铺
新手指南
采购商服务
供应商服务
交易安全
关注我们
手机网站:
新浪微博:
微信关注:

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(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)

24小时在线客服